• 搜基本信息
  • 搜全文
  • 搜全文
  • 搜基本信息

相关教师

换一批
:2025-04-07
:57584
崔一卉 博士
百人计划研究员 | 博士生导师
二维码
  • 0571-88206029
  •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
    • 压力转化为内在情绪的分子,细胞及环路机制

崔一卉,脑科学与脑医学系博士生导师,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,竺可桢学院导师,附属邵逸夫医院双聘教授。

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,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,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,浙江省青年原创重大项目,科技部重大专项2030-脑计划“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技术研究”等多项基金资助。担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应激分会委员,中国生理学学会青年委员为委员,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分子神经生物学分会常委,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女科学家学会委员。担任Neuron,Molecular Psychiatry,Glia等国家国际知名期刊特邀审稿人。

精通电生理、神经编码、突触可塑性、动物行为分析,近年来关于压力和情绪的神经机制相关代表作发表在Nature, Neuron, Biological Psychiatry 等期刊上。研究成果多篇被选为web of science “高被引”(top 1%)和热议(top 0.1%)文章。成果曾获评2023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第三完成人),2022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(第三完成人)2018年度科技部举办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,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,浙江大学青年学术十大进展(第一完成人)等。获2023脑科学雨类脑智能科创新青年30人,长三角青年神经科学家奖,伯涛冠名优秀青年学者等荣誉。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各项奖学金,国家、省级神经科学年会最佳墙报奖;国家级、校级多项SRTP项目。

目前课题组专注于探索压力转化为内在情绪的分子、细胞和环路机制。

课题方向:1. 压力导致抑郁的环路机制;2. 压力调控情绪的细胞稳态机制;3. 思维反刍导致抑郁的神经机制;4. 抑郁症难治和复发的机制研究;5. 情绪调控社交、进食的神经机制;6. 情绪类疾病非药物干预手段开发。

主要技术手段:离体和在体电生理;光遗传;分子生化;表观遗传;病毒转染;系统行为学等。


(永久有效)本实验室正在积极招收博士后、研究生和技术员,待遇从优,并为申请者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,欢迎联系!email:yihuicui@@zju.edu.cn (发送邮件请去掉一个@)

http://www.neuroscience.zju.edu.cn/49745/list.htm


微信扫一扫:分享

Scan me!

微信里点“发现”,扫一下

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