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搜基本信息
  • 搜全文
  • 搜全文
  • 搜基本信息

相关教师

换一批
:2025-05-08
:110432
李卫军 博士
百人计划研究员 | 博士生导师
大气科学系-系主任
二维码
  • 86-571-87951336
  •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海纳楼508
    • 大气科学、大气环境、环境地球化学、大气物理

李卫军 ,浙江大学“百人计划”研究员


2017.06 - 至     今: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“百人计划”研究员(Tenure Track)

2009.07-2016.7       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  讲师、教授(破格)

本课题组长期以来主要专注于大气化学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研究方向,2014年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和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,主要应用透射电镜、扫描电镜和纳米二次离子质谱等手段研究我国大气雾-霾及沙尘暴期间大气气溶胶颗粒物,从微观角度揭示颗粒物表面及内部的物理化学特性,其中包括:雾-霾期间气溶胶理化特性、沙尘暴期间沙尘颗粒矿物组分、颗粒物吸湿增长及光学特性、颗粒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效应等方向的研究。目前,获相关仪器发明专利共5项和2项软件著作权,其中一项已经转让和2项转化。截止目前共发表128篇论文,其中SCI论文110篇;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外刊物Science子刊的Science Advances, 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& Environment; iscience, 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,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,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-Atmos.,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(letter),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 等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相关领域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共60多篇(4篇论文入选ESI高引用论文,独立完成出版中英文双语专著1部,参与国际专著撰写1部(贡献第二章), H指数为54,入选2023,2024年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

目前为Atmospheric Environment副主编,Journal of Environment Sciences青年主编,《环境科学研究》编委

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、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

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(排名第二)

201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之普通本科自然科学类一等奖(排名第一)

2019年获得全国环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

2020年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(金奖)

2020年获得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

2022年获得南京大学紫金全兴环境基金青年学者奖

参与学会工作:1)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与碳中和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聘期为2024年-2029年 2)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聘请2025年至2030年等 3)中国颗粒学会理事 4)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委员会委员 5)中国环境科学大气环境委员会委员等。

      本课题组经过多年模索及积累,我们围绕气溶胶单颗粒领域逐渐形成了以下系统性研究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1)不同排放源下单颗粒的特征——旨在建立单颗粒形貌-成分-来源数据库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2)东亚区域输送条件下单颗粒的老化特性——旨在理解单颗粒老化机制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3)黑碳单颗粒的三维建模及光学模拟(气候效应)——旨在把黑碳混合观测数据应用到气候模式中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4)颗粒物的地球化学生物循环(铁可溶解及地球化学循环)——旨在把大气铁沉降对海洋碳吸收的气候工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5)雾-霾和沙尘气溶胶单颗粒研究 ——旨在理解形成机制及来源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6)单颗粒实验室的吸湿性模拟研究——旨在理解颗粒物表面非均相性机制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7)基于单颗粒手段研究气溶胶-云的交互作用——旨在理解陆地云对人为气溶胶响应的气候工程


    image.png 

  image.png


image.png

工作研究领域:

       微观世界里窥探宏观世界(Microscoscpic observations reveal macroscopic world (MOW)) ,研究领域涵盖地球科学、大气物理、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化学,在以下方面有深入研究:

  • 亚洲沙尘暴沙尘颗粒的来源及其矿物学研究

  • 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征评价及来源追踪

  • 云雾结核、气溶胶与CCN之间相互作用机制

  • 大气的非均性化学反应和均相性化学反应等

  • 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原理及产生的大气化学反应

  • 区域灰霾中新颗粒的形成及其对灰霾形成的作用

  • 气溶胶颗粒与大气污染物之间的非均相化学反应机理

  • 大气污染中气溶胶颗粒对区域气候与人类健康的影响

  • 区域灰霾高层大气气溶胶颗粒的特征及输送(飞机和高山站点观测)

  • 气溶胶颗粒中铁颗粒老化机制及其可溶解性研究,评估对健康及海洋生态影响

  • 气溶胶颗粒的相变特征

  • 黑碳颗粒的形貌特征的分形维数及其光学特征(基于计算机机器学习及模式模拟)

微信图片_20240425150053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【云雾中的高山气溶胶-云观测平台】

图片1.jpg

【大气环境及气溶胶-云移动观测车平台,除了以上仪器还可留空放置其他类仪器平台,该平台提供各类项目合作欢迎联系】

实验仪器:
     本课题组紫荆港校区东四拥有大气化学中心实验室及杭州、舟山和大明山顶已经建立固定气溶胶观测和采样平台,目前拥有多台国产DKL-2单级和双级气溶胶单颗粒采样器、1台国外8级单颗粒采样器、多台PM2.5采样器、室内气溶胶吸湿性模拟系统1套、微型气象观测站多套、云和降水中不溶颗粒过滤系统1套、气相和气液相化学反应模拟系统1套、戴安阴阳离子色谱1套、PILS采样器、微型扩散纳米颗粒采样品、OC/EC、GCVI云滴采样器、的线云滴谱仪、在线气溶胶数谱仪、多种气体在线监测仪器和电镜图象分析系统1套。气溶胶单颗粒分析采用浙大化学院材料学院电镜中心的分析平台,近年来开始利用冷冻透射电镜手段研究气溶胶颗粒,分析采用浙大冷冻电镜中心的分析平台。


招生博士后及研究生:

       本课题组长年招收博士后,欢迎大气科学、地球化学、环境科学、化学材料、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来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(年薪依照浙江大学博士后工资标准),具有大气化学模式背景的优先考虑。如果有博士后意向欢迎发邮件,欢迎来课题组交流。博士后出站可以推荐至在浙大作副研究员或研究员的机会。具体招聘信息:http://gs.zju.edu.cn/2020/0909/c38854a2193221/page.htm 

       课题组每年至少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和博士研究生1名,专业包括:大气科学/大气物理、环境科学和工程、地球化学、化学及材料、计算机等相关专业,近年来本课题组由于方向拓展也招生遥感地理、计算机等具有数值模拟能力的相关学科。

微信扫一扫:分享

Scan me!

微信里点“发现”,扫一下

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。